东南亚华文文学研究工作坊预告及议程
Body
根据中山大学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战略目标,中山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(珠海)戮力打造跨区域、跨学科、跨文化的华文文学研究平台和国内外学术重镇。东南亚华文文学地位至关重要、涵容丰富,为此本系将于2019年5月10-12日在中山大学珠海校区举办“东南亚华文文学研究工作坊”。本次会议共分为六个场次,围绕“‘一带一路’视域下的东南亚华文文学”“东南亚华文文学与中国文学互动研究”“东南亚华文文学研究的理论反思”“东南亚华文文学比较研究”“东南亚华文文学国别研究”“东南亚华文作家作品论”等议题进行研讨交流。

会议议程
2019年5月11日
开幕式(8:30-8:50):中山大学中文系(珠海)系主任朱崇科教授致欢迎辞
大会第一场(9:00-10:20)
主持人:朱崇科
评议人:辛金顺
发言人:
1. 罗 鹏(杜克大学)《南下:东南亚家园与离散叙事》
2.李树枝(马来西亚拉曼大学)《马华现代佛教文学的文类、书写技艺以及主题研究与前瞻:以马华“星云文学奖”、<马华佛教散文选(1982-2010)>以及继程法师著作为研究中心》
3.王小平(上海师范大学)《海外华文文学的世界性因素:以南洋“马共叙事”为中心的研究》
4. 马 峰(中山大学)《印尼华文小说的族群交往范式》
大会第二场(10:40-12:00)
主持人:王小平
评议人:罗 鹏
发言人:
1. 辛金顺(马来西亚)《地方、记忆与诗意存在:论方路散文中的抒情图景》
2. 曾维龙(马来西亚拉曼大学)《马华文学的“文学”?从方修的马华新文学谈起》
3. 颜 敏(惠州学院)《鲁迅与新马华文文学中的故乡书写》
4. 朱崇科(中山大学)《论郁达夫在南洋(1939-1945)的文学传统及其变异》
大会第三场(14:20-15:40)
主持人:李树枝
评议人:颜 敏
发言人:
1.苏永延(厦门大学)《中国现代抗战文学在海外回响:以泰华抗战时期文学创作为例》
2.陈庆妃(华侨大学)《族裔政治与“他方”的战争:以陈河海外抗战小说为中心》
3. 向忆秋(闽南师范大学)《黄东平<侨歌>三部曲中的闽南侨商形象》
4. 陈 洁(中山大学)《跨境的鲁迅研究:评王润华著<鲁迅小说新论>》
大会第四场(16:00-17:35)
主持人:陈 洁
评议人:易淑琼、王文艳
发言人:
1. 张泰忠(马来亚大学)《从<南洋商报>所载“马华儿童文学”资料看其本位变化(1924-1965)》
2. 郭史光宏(马来亚大学)《合法知识的诞生:马来亚独立第一代华文小学教科书的制作》
3. 丘仕铭(马来西亚拉曼大学):《宿命的解药:论方路散文观》
4. 李朝霞(厦门大学):《“闽人下南洋”:<过番歌>中的苦力贸易与海外拓植》
5. 陈来德(暨南大学)《越南名家:郑公山生平及其作品考述》
2019年5月12日
大会第五场(8:30-10:05)
主持人:陈庆妃
评议人:苏永延
发言人:
1. 彭贵昌(广州大学)《论马华七字辈作家对宏大叙事的解构》
2. 王文艳(广东工业大学)《黎紫书和中国大陆当代文坛》
3. 易淑琼(暨南大学)《中国大陆新时期文学在马华社会的传播与接受:以1990年代以来的<星洲日报>为例》
4. 刘 征(上海师范大学、宁夏医科大学)《魔幻·意象·神话:“马华新生代”女作家的艺术探索》
5. 潘颂汉(百色学院)《论马华散寓作家异族叙事的嬗变:以李永平、张贵兴、黄锦树为中心》
大会第六场(10:25-11:50)
主持人:曾维龙
评议人:向忆秋、刘 征
发言人:
1. 许 霖(台湾交通大学)《杂音与和声:马共女性传记书写研究》
2. 李君君(中山大学)《原乡漂泊中的“引路天使”:李永平创作中“纯真的女性形象”研究》
3. 梁立平(中山大学)《鲁迅、李永平晚期小说中的再现/再造“中国性”:以“侠”为中心》
4. 王 路(中山大学)《从“雨林记忆”到“台湾经验”:论李永平小说“实”与“虚”的书写之源》